赏析 注释 译文

微雨

李商隐 〔唐代〕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雨初起时,只觉它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
那寒气仿佛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凉意;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
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
稍:渐渐。共:与,跟。
迥(jiǒng):远。一作“逼”。
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李商隐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 481篇诗文 ► 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大林寺观白太傅题版

齐己〔唐代〕

九叠苍崖里,禅家凿翠开。清时谁梦到,白傅独寻来。怪石和僧定,闲云共鹤回。任兹休去者,心是不然灰。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一百首 其一○○

王建〔唐代〕

宛转黄金白柄长,青荷叶子画鸳鸯。把来不是呈新样,欲进微风到御床。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游越中,伤朱馀庆协律好直上人

许浑〔唐代〕

昔年湖上客,留访雪山翁。王氏船犹在,萧家寺已空。月高花有露,烟合水无风。处处多遗韵,何曾入剡中。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衡〔唐代〕

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草堂李先生为李居恭

王翰〔唐代〕

文江江上草堂宽,游宦归来鬓已皤。酒饮贤人秋社散,星亡处士夜台寒。诗成自挽应难和,琴在无弦不用弹。自是承家有新录,埋名千古便须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