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唐代〕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使人伤感。
你将到千里之外我自然产生别怨,论交情我们已有十年。
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马迟缓。
此地本可乘兴游赏,难留你使我更觉凄惨。

注释

注释
东平:郡名,今山东东平县。
卫县:今河南淇县。
李寀(cài):诗人朋友,曾作过卫县少府,这时已卸任。
黄鸟:黄莺。
论交:论说交谊。
汶(wèn)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北,古汶水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
梁山:在今山东梁山县南,周约十公里。
迟:缓慢。
乘兴:乘着兴致。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逵(字安道)经宿方至,刚到门前,忽然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哉!”“凄其”见《诗经·邶风·绿衣》:“凄其以风”,“其”为语言助词,这里指心境凄凉。
益:越发,更加。
凄(qī)其:寒冷的样子。这里指情绪凄伤。

赏析

  此首七言律诗,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能不倍感“悲”愁。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情寓景,景异情,情景相对,富有艺术魅力。

  三四句“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写友人此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由“惊”而“怨”。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来说,与李寀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不可能不“悲”伤。这是原因之二。高适在《邯郸少年行》里有:“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的;而他和李寀的交情,经过“十年”的考验,更显得纯洁无瑕,肝胆相照。在此临别之际,更觉珍贵,更值得回“忆”,同时也愈增添了离别的“悲”伤,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突显出深厚交情和怨别愁怀。前四句中诗人运用反衬,以回顾曲折之妙笔,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

  前四句侧重于临别前的复杂心理描写,三联则转入分别后的形象刻画:“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云开日出,春光格外艳丽,但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却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一个“远”字,一个“迟”字,这两个字表象述意,十分精妙。所谓远者:表现了诗人目驰神往,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的神态,也曲折传达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正因为山长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而一个“迟”字,正是这种主观感受的形象写照。
  
  尾联“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再回应前文,直抒内心的凄然之情。第一句,先宕开一笔,春光明媚,正可乘其兴致,畅叙情谊。而友人去意已定,“留君不住”,自是倍感“凄其”。用典而不着痕迹,借其一端发挥出深长的诗意,正是高诗“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三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的本色。

  此诗起句以景衬情,然后以“千里”、“十年”补足“悲”伤之由。继而写分别后的极度惆怅,最后再正面点出“凄其”之情。格调舒缓,语言流畅自然,使一腔“悲”“怨”之情如潺潺细流,曲折蜿蜒而出,凄楚缠绵,在以豪放著名的高适诗中确为别具一格之作。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

韩翃〔唐代〕

共列中台贵,能齐物外心。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寻。题诗更相忆,一字重千金。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友人驾前及第

贯休〔唐代〕

见心知命好,一别隔烟波。世乱无全士,君方掇大科。早随銮辂转,莫恋蜀山多。必贡安时策,忠言奈尔何。
赏析 注释 译文

岳阳晚泊

曹松〔唐代〕

轻帆下阔流,便泊此沙洲。湖影撼山朵,日阳烧野愁。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沈浮。是际船中望,东南仞仞秋。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寄西山陈陶

贯休〔唐代〕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萋。春光已满目,君在西山西。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别虞丞相二首 其一

王质〔唐代〕

太仓宇宙久陈陈,合与英豪共作新。修造凤楼须有手,住持乌寺可无人。千官礼绝三司贵,一士心归万国春。藉与八风吹六翮,飞腾意度不无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