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温庭筠 〔唐代〕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踏歌词四首·其三
刘禹锡〔唐代〕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译文
注释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huán)风露前。
递相:轮流更换。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
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译文注释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huán)风露前。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递相:轮流更换。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赏析
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答客说
白居易〔唐代〕
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此说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秦后作
曹邺〔唐代〕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