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醉
元稹 〔唐代〕
一树芳菲也当春,漫随车马拥行尘。
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630篇诗文 ► 0条名句
题禅院
杜牧〔唐代〕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译文
注释
觥(gōng)船一棹(zhào)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棹,船桨。公:指酒神。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yáng)落花风。
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飏:飘。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2、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99页
译文注释
觥(gōng)船一棹(zhào)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整条酒船给喝个精光,十年的青春岁月,总算没有虚度。
觥:酒杯。觥船即载满酒的船。棹,船桨。公:指酒神。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yáng)落花风。
今日,我两鬓银丝,躺在寺院的禅床上,风吹落花,茶烟在风中轻轻飘飏。
禅榻:禅床,僧人打坐用的床具。飏:飘。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166-167
2、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99页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年轻时落拓不羁、以酒为伴的潇洒生涯。诗人暗用毕卓的典故,说自己十多年来,常常乘着扁舟载着美酒,自由自在地泛舟漂流,在酒的世界里如同毕卓那样,忘忧忘返,觉得万事皆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来与酒相伴,真算得上不辜负酒神。这里的“觥”、“公”同音双关,由“觥”到“公”的转换见出诗人对酒的赞颂,酒以其忘忧解忧而成了诗人的友人、恩人。由此也暗寓着诗人在多年来郁郁不得志、借酒浇愁的真实生活状态。
后两句表现出一种洞悉世情的洒脱。诗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了,斜卧在禅床边,品着僧人献上的清茶,见煮茶的袅袅轻烟盘旋在微风中,此刻的闲情与安逸惬意飘然。可能是诗人借清茶一杯以消酒渴,也可能是晚年因体衰而不能多饮聊且以茶代酒,或是因茶而思酒,但这两句所透露出来的清幽境界和旷达情思,韵味深长。诗人杜牧平生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然而却投闲置散,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以致大好年华只能在漫游酣饮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结果。此处“茶烟”与前面的“觥船”相应,“落花”与“青春”相应,说明一生自许甚高的诗人已经步入衰老之境,不仅施展抱负无从说起,就连酣饮漫游也不复可能,只有靠参禅品茗来消磨剩余的岁月。
全诗通过酒与茶两种境界的对比描写,深蕴着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年轻时的风流放浪以及壮志难酬,全在“觥船”、“青春”等语句中体现出来;而今清静禅院中的“禅榻”、“茶烟”所引发的万般感慨,如同萦绕于落花风中的茶烟一样散去无踪。这首诗中包含着对年华老去时的感念与豁达、对过去青春岁月的追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全诗洒落而不见其辛酸。
回銮
郑谷〔唐代〕
妖星沈雨露,和气满京关。上将忠勋立,明君法驾还。顺风调雅乐,夹道序群班。香泛传宣里,尘清指顾间。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晓渭行朝肃,秋郊旷望闲。庙灵安国步,日角动天颜。浩浩升平曲,流歌彻百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陕城即事
姚合〔唐代〕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何功来此地,窃位已经年。天下才弥小,关中镇最先。陇山望可见,惆怅是穷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满江红 其二 庆寿
王质〔唐代〕
整顿乾坤,恨舞袖、回旋不足。须付与、腰金叠赤,面槐参绿。功业岂无人可了,英豪自有心相伏。自孤窗、寒烛听经纶,常三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诸公宿镜水宅
严维〔唐代〕
幸免低头向府中,贵将藜藿与君同。阳雁叫霜来枕上,寒山映月在湖中。诗书何德名夫子,草木推年长数公。闻道汉家偏尚少,此身那此访芝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