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遗山乐府上附
李治 〔唐代〕
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霜魂苦。算犹胜、王嫱有冢贞娘墓。冯谁说兴。欢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李治
世系 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父母 父亲:唐太宗李世民 母亲: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后妃皇后 王皇后 武皇后(武则天)妃嫔 萧淑妃 徐婕妤:唐太宗贤妃徐惠之妹 刘宫人 郑宫人 杨宫人 ..► 11篇诗文 ► 0条名句
哭李韶
王元〔唐代〕
韶也命何奇,生前与世违。贫栖古梵刹,终著旧麻衣。雅句僧抄遍,孤坟客吊稀。故园今孰在,应见梦中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望水
司空曙〔唐代〕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讲古文联句
皎然〔唐代〕
帝出于震,文明始敷。 ——潘述山岳降气,龟龙负图。 ——裴济爰有书契,乃立典谟。 ——皎然先知孔圣,飞步天衢。 ——汤衡汉承秦弊,尊儒尚学。 ——潘述百氏六经,九流七略。 ——裴济屈宋接武,班马继作。 ——皎然或颂燕然,或赞麟阁。 ——汤衡降及三祖,始变二雅。 ——潘述仲宣闲和,公干萧洒。 ——皎然士衡安仁,不史不野。 ——皎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杂言)
丘为〔唐代〕
去去知未远,依依甚初别。他乡至下心,昨夜阶前雪。终日读书仍少孤,家贫兄弟未当途。适远才过宿舂料,相随惟一平头奴。男儿出门事四海,立身世业文章在。莫漫忆柴扉,驷马高车朝紫微。江南驿使不曾断,迎前为尔非春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唐代〕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译文
注释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诸弟:作者诸弟居长安故园。其怀诸弟诗,集中近二十首,可知其手足情深。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故园:作者故园当在长安韦曲,位于杜陵之侧。
尽日高斋(zhāi)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高斋:指作者闲居处。芭蕉:古人多于芭蕉叶上书写,僧怀素即植芭蕉以练字,又芭蕉心为愁之象征。
参考资料:
1、 成志伟主编;林东海选注.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上:重庆出版社,1997.10:351
译文注释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白露时节秋草长满庭院,我更加的加思念诸弟。
诸弟:作者诸弟居长安故园。其怀诸弟诗,集中近二十首,可知其手足情深。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故园:作者故园当在长安韦曲,位于杜陵之侧。
尽日高斋(zhāi)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整日在高斋无事可做,于是在芭蕉叶上独自题诗消遣。
高斋:指作者闲居处。芭蕉:古人多于芭蕉叶上书写,僧怀素即植芭蕉以练字,又芭蕉心为愁之象征。
参考资料:
1、 成志伟主编;林东海选注.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上:重庆出版社,1997.10:351
赏析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更加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秋草”、“白露”更加形象的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秋景秋意,其中有云“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韦诗与之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谢诗写思念丈夫,韦诗写思念诸弟而已。
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与韦应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年岁也相仿。据说怀素在寺院附近种有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没日没夜地练,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在当时就颇为流传。诗人戴叔伦比韦应物大五岁,晚年上表请为道士,他写过一首《赠鹤林上人》绝句:“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可见在芭蕉叶上写字、抄经卷在当时已形成一种风气。据统计,“芭蕉”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过七十次,多与思人有关。诗人于百无聊赖中,乃于芭蕉叶上题诗。“独”字的运用更突现思弟心情之急,更见情深意长。
这首诗并无太高深的思想,也无特别突出的艺术技巧,只是以“芭蕉题诗”一句画龙点睛,表达出一种生活化的细微感触和情怀。其实,中国的古诗,都特别富有这种“琐屑”的韵致。这种“琐屑”,可以是感情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感情往往因为平淡而愈显得真实,没有大喜大悲的做作,只是平心静气,节制简洁。不仅如此,在遣词布局上,韦诗也都以淡泊质朴见长。总之,用琐屑细致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没有磅礴的气势,却以微小的细节打动人;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却在平淡中见真知,这是韦应物写诗的一大法宝。与之相比,韩愈喜欢剑走偏锋,用一些怪的字句,不免有逞奇之弊。白居易的诗虽然平易,但在布局上往往过于讲究回环曲折,与韦诗相比,又少了一份古朴温厚之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