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舟中作)
周邦彦 〔宋代〕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译文及注释
次韵耿天骘大风
王安石〔宋代〕
云埋月缺晕寒灰,飙发齐如巨象豗。纵勇万川冰柱立,纷披千障土囊开。鲁门未怪爰居至,郑圃何妨禦寇来。终夜不眠谁与共,坐忘唯有一颜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宋代〕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译文
注释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cān)。襟(jīn)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yì)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郑厚卿:郑如峦,字厚卿,曾任衡州太守。寒食:即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石鼓:即石鼓山,在衡州城东。停骖:停车,骖,驾车的马。潇湘:潇水和湘水。桂岭:即香花岭,在湖南临武县北。洞庭青草:湖名。紫盖:衡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骚雅:《离骚》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刀剑化耕蚕:辛弃疾谓友人到任会重农桑。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rán)抵几堂上,尊俎(zǔ)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kǎo)》,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使君:州府长官的别称,此谓郑厚卿。奋髯抵几:谓友人将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尊俎:酒杯与盛肉的器具,这里代指宴席。民歌五栲:用典谓郑厚卿到任会取得政绩,得到百姓拥戴。归诏:谓郑厚卿有政绩,皇帝会下诏召回朝廷。
参考资料:
1、 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6
2、 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124
3、 刘坎龙.辛弃疾词全集详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68
译文注释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cān)。襟(jīn)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yì)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你寒食节也未能小住,匆匆地就要赶赴衡州。曾记得在石鼓山畔,衡阳城下停过车马。衡阳以潇湘之水、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地势险要而风景十分佳丽。盼望着你到任后注重教化,关心农事。放下刀剑,从事农耕蚕桑。
郑厚卿:郑如峦,字厚卿,曾任衡州太守。寒食:即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石鼓:即石鼓山,在衡州城东。停骖:停车,骖,驾车的马。潇湘:潇水和湘水。桂岭:即香花岭,在湖南临武县北。洞庭青草:湖名。紫盖:衡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骚雅:《离骚》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刀剑化耕蚕:辛弃疾谓友人到任会重农桑。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rán)抵几堂上,尊俎(zǔ)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kǎo)》,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厚卿你能力不群政事才干出众。一定要整顿吏治,严肃果断而从容不迫。休说君门遥不可及,但能政绩卓著,即可奉诏归朝。你既然走了我同谁饮酒呢,只怕是像李白一般同明月、影子成三人吧。
使君:州府长官的别称,此谓郑厚卿。奋髯抵几:谓友人将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尊俎:酒杯与盛肉的器具,这里代指宴席。民歌五栲:用典谓郑厚卿到任会取得政绩,得到百姓拥戴。归诏:谓郑厚卿有政绩,皇帝会下诏召回朝廷。
参考资料:
1、 傅承洲.苏辛词传.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366
2、 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124
3、 刘坎龙.辛弃疾词全集详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68
赏析
上片记述友人赴任未上路,迎君已有待。“寒食不小住”一句点明离别时令,“千骑拥春衫”是写友人赴任的前驱仪仗。接着“衡阳石鼓城下”一句,写诗人安抚湖南时,曾按视其地,所以说“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五个地名直接串起句子,且由于地名的相关性而在词中并不显得突兀。虽然诗人未必有意要采取这种结体方式处理作品,但客观上为即席写作减省很多的时间。“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两句是写社会人文环境,那里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百姓们务农蚕耕,安居乐业,所以作者希望友人体察民情,解除民间疾苦。
下片诗人鼓励郑厚卿凭借才华富民强国,以立功勋。“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五句是对郑厚卿的赞扬和鼓励,说其有着卓尔不群的才能和刚强豪放的性格,定会干出一番事业。“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三句劝勉郑厚卿在衡州取得业绩,使百姓富足了,朝廷会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结尾两句笔锋一转,抒发离别的忧怨,朋友走后再饮酒时,就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渲染了一种孤独感,表现了与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挚。
此词为送别之作。一起点题,留人不住,匆匆而去。结拍惜别,无人共饮,唯有邀月。中间叠层铺叙,或描画山川形胜,或颂扬非凡才干,或预祝凤诏早降。诗人希望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发展文化,关心农桑,严于吏治,兴利除弊,做一个万民称颂的好官。这说明词人胸怀深广,不独爱国,而且忧民,两者兼而有之。
其四
柳永〔宋代〕
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身单]、浓染春烟。忆情牵。粉墙曾恁,窥宋三年。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歹带]人含笑立尊前。按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苦留连。凤衾鸳枕,忍负良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长相思·花似伊
欧阳修〔宋代〕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译文
注释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花柳:花和柳。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yuān)鸯(yāng)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鸳鸯: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几时:什么时候。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24
译文注释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花柳:花和柳。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yuān)鸯(yāng)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鸳鸯:本鸟名,此比喻恩爱夫妻。几时:什么时候。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24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是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仿佛是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垂”了。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即事三首 其一
王安石〔宋代〕
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我意不在影,影长随我身。交游义相好,骨肉情相亲。如何有乖睽,不得同苦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