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东都望幸

章碣 〔唐代〕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心打扮登上宫院高台,心绪恨怨眉头紧锁不开。
即使皇帝幸临也是无益,狠心君王自带美人前来。
注释
东都望幸:东都指洛阳,那里的宫女们盼望皇帝的幸临。
珠翠:宫中美女头上佩饰的珍珠宝物。
高台:宫中的高楼。
眉月:弯弯的眉毛象初月一样美丽。
连娟:美好的样子。
恨不开:愁眉不展。

赏析

  《诗品》的作者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东坡讲:“言有尽而意无穷。”《说诗粹语》的作者沈德潜也说:“诗要讲弦外音,味外味。”都是说诗要含蓄蕴藉,要有言外之意,才能使人读了感到诗意深厚,有无穷的意味。这首诗就有这个特点。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失幸的官女怨恨君王的无情,然而仔细读来,却大有深意。诗人把准备应试的考生比作望幸的宫女,把主考官比作君王,把“美人”比做因主考官询私情而得中者。诗中含而不露,却又无情地讽刺了唐代科举制度中拘私舞弊的情形。

  诗人一开笔,便描绘了一个登上高台而无心打扮愁眉紧锁愤慈难平的官女形象。第一句是写失幸官女怨恨之情态。第二句则进一步描写这个官女愁怨的面容。上一句是对官女体态的勾勒,下一句是对宫女的面容表情工笔细描。二者互相补充,相互映衬、便将望幸官女的情态、心绪,由表及里地合盘托出。既有表情的愁怨、又有内心的愤慈。作者匠心独运,借宫女之情,官女之态含而不露地将当时考生情态真实地表现出来。从宫女的“懒修珠翠”“眉······不开”,可以看到考生恨怨之看到考生愤慈之意。宫女对皇帝的恨怨正是考生对主考的恨怨。两句诗未着考生一字,考生的音容,表情与情怨内心的活动便悄然表露。可见诗人含蓄的笔法运用得十分纯熟。

  第三句在全诗结构上又掀波澜,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诗人又宕开一笔:即使将皇帝望来,也全然无益。这一笔使诗情更深,使诗味更浓。乍看“纵使东巡”四字,会为望幸的宫女庆幸,皇帝还算有情,终于来了,为之一喜,可是再读“也无益”三字,会为之一惊,这样一喜一惊,更引人深思,使诗在跌宕中上升至理性高度,悟出一条道理。紧接第四句,一语道破:“君王自领美人来。”君王已经有了心上人了。这句如定音的锣鼓,既点明了“懒修珠翠”、“眉月连娟恨不开”的原因,又总括地指出“也无益”的道理,也说明了美丽的宫女失宠的原因是由于皇帝的偏爱。而考生寒窗十年不得中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原来是由于主考官的狗私舞弊,他们早就有了“意中人”。该诗语言锐利泼辣,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要害所在,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全诗文情自然,比拟切至,妙用隐喻,而能使人心领神会,感到含蓄有味。诗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三、四两句自然流畅,犹如口语。一、二两句瑰丽多姿,雕饰工巧。“懒修珠翠”、“眉月连娟”等寥寥几字,把宫女姣美的形貌和懒洋洋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愈写出宫女之美,愈显出“君王”之恶,是富有表现力的。诗中形象优美,除别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为宫怨诗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赠进士章碣》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这首小诗用的虽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却写得新颖别致,也可以说是“用旧机”织出的新“锦”。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

方干〔唐代〕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士咏 其三十一 南郭子綦

吴筠〔唐代〕

子綦方隐几,冥寂久灰心。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山居

朱庆馀〔唐代〕

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 其一

张志和〔唐代〕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乐府十首 其三 吊西人

刘驾〔唐代〕

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将军入空城,城下吊黄土。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TOP